今天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设置该纪念日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大家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可以让预警发得更早、报得更准、传得更广。
贵阳市云岩区向阳实验小学举办“3·23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海空天协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乡镇全覆盖。
气象早期预警包含灾害风险知识、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和备灾响应,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中国气象局牵头建立由33个政府部门组成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制度,逐步建立极端天气下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工作机制。针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已能够提前43分钟预警强对流天气。作为服务全球的“中国星”,风云气象卫星已为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百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36个国家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注册用户。
贵阳市气象局
近年来,贵州省气象局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着眼高质效保安全、高质效助发展、高质效促治理,截至2024年已探索形成有别于农业大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2024年,贵州省气象局建立“1+3+N”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充分整合省级各业务单位和市(州)、县气象部门力量。
目前,通过省气象局研发的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现代山地农业气象地空天协同精密监测技术,全省气象部门服务尺度已从县域精细至田块。
此外,今年年初,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与贵州省气象局联合印发联动共享工作机制,明确了两部门重点合作任务,包括完善交通气象观测体系、提高交通气象预警服务能力、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气象一体化支撑系统、探索数据融合创新、研发交通气象风险评估和预警产品、深化交通气象科研合作等。
2025年,贵州气象部门将以建设气象现代化强省为目标,加速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提升复杂山地精密监测和精准预报能力,实现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乡镇全覆盖,完善天气-气候智能网格预报体系,加快数值模式的本地化应用,建立云贵准静止锋数据集和山地气象灾害服务数据集,为气象预报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
同时,全面强化气象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灾害性天气风险防范预警能力,完善“24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流程(提前24小时制作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逐6小时发布未来12小时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逐1时发布未来3小时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决策气象服务流程和内容,提升靶向发布能力;推动地方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执行检查,加强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动态更新防御指南;推进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气象科普场地和研学基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综合整理陈祖嘉
海报设计齐青杨
编辑胡桅可
二审杨韬
三审覃淋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