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不一般,百年难遇!上坟“4人不去,3人必去”,指哪些人

2025-03-23 03:48:39光明网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2025年4月4日20点48分21秒我们将迎来清明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5度。清明节气不仅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天的第5个节气。

清明节气的到来不仅标志着干支“辰月”正式开始,同时还标志着暮春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记载“清明,三月节。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说的就是清明的时间一般在农历三月份.

到了清明节气大地呈现出气清景明之象,草木萌动,自然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而且还是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最开始仅仅是一个节气,在唐朝时期寒食节是人们扫墓的日子,而寒食节的时间就在清明节气前2天,在古代人们会在寒食节放假3天,于是清明节作为节日开始流行;

而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清明节也成为了祭祖扫墓的重要传统节日;

在清明节的发展过程中,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节踏青、荡秋千等习俗,因此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今年清明节不一般,可以说是百年不遇

首先,2025年是乙巳年,“乙”在五行中属”木,因此2025年是青蛇年,青蛇年60年一遇,因此今年的清明节是60年一遇的青蛇年清明节;此外,2025年的清明节还是闰年清明节、晚清明节、4月4日的清明节,可以说今年的清明节百年不遇。

这里的闰月并不是指公历闰月,而是指农历闰月,2025年是闰六月,当农历出现闰月时,那么农历全年就有13个月份,农历全年有384天;其次,清明节的农历时间要么在农历二月,要么在农历三月,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是农历二月的清明节,那么就是“早清明”;而如果是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那么就是“晚清明”,今年4月4日清明节,对应农历三月初七,很明显今年是“晚清明”。

之所以有“早清明”和“晚清明”,这都是农历闰月造成的,由于农历年份的时长有长有短,这就会导致节气的时间提前或者延后。就比如今年出现闰月,那么就会导致闰月之后的节气时间相对提前。

老话说“四五清明表孝心”,一般来说清明节的阳历时间一般4月5日,而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这也是相对少见的。综合以上来看,今年清明节百年一遇一点也不夸张。

由于今年是农历闰年,农历时间延长就可能导致农历全年有25个节气,像农历2025年就有2个立春节气(正月初六、腊月十七),因此今年还是双春年。在我国民间就有“双春闰年不上坟,上坟惹得祸事临门”、“双春闰年不立碑不添土”等习俗,今年是双春闰年清明节,那么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吗?

可以明确的说双春闰年清明节不上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清明节与中元节、寒衣节是我国三大鬼节,清明节历来是祭祖上坟的日子,这与闰年、无春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就好比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要吃月饼,并不会因为说当年是双春闰年就不能吃月饼,因此每年清明节都是能上坟的。

双春年仅仅是农历与阳历时间“置正”安排的结果,与运势没有任何关系,清明节上坟是历来的传统。老话说”前十后八”,此外清明节上坟并局限在清明节当天进行,我们提前十天八天或者延迟十天八天都是可以的,上坟要的是有孝心,要的是我们不忘本。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但是上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去,在我国民间就有“4人不去,3人必去”的说法,那么指的谁?

清明节上坟4人不去

一、70岁以上的老人不上坟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生活环境恶劣以及营养不足,老年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因此,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被视为长寿之星;而在现代社会,虽然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但身体机能的下降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

上坟活动往往需要爬山涉水,很多坟墓在比较偏僻的位置,上坟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此外,老年面对亲人的坟墓时,很容易触景生情,回忆起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强烈的情感波动可能导致他们情绪失控,甚至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一些老人面对坟墓,还会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和死亡,这种联想往往伴随着恐惧和焦虑情绪,这会大大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老人抑郁。因此,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好别去上坟。

二、6岁以下的幼童别去上坟

首先,从安全角度来看,幼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力相对较弱,而上坟不仅需要长途跋涉,而且坟墓周围还存在蛇虫鼠蚁、荆棘,这对孩童的安全和健康会构成一定的威胁。

其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幼童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可能无法领会祭扫活动的庄重与哀思,反而可能因好奇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如随意触碰祭品、言语不当或无视环境整洁,这些行为不仅被视为对先人的不敬,也会干扰上坟仪式的顺利进行。

再者,幼童在参与上坟时,往往需要成人时刻的关注与照顾,这不仅会分散成人在祭扫活动中的注意力,人们需要分心照料幼童而降低了上坟活动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因此,6岁以下的孩童最好别去上坟。

三、孕妇不上坟

孕妇作为特殊人体一般会受到家族的特殊照顾,坟地一般在比较偏僻的山区,道路往往比较崎岖,孕妇在行走时如果不小心,很容易摔倒或扭伤脚踝,再加上坟墓周围蛇虫鼠蚁比较多,如果不小心被咬伤那么就容易引发过敏,这不仅会对孕妇本人造成伤害,还可能对胎儿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再加上坟墓周围阴气比较重,为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着想,孕妇最好别去上坟。

四、女婿不上坟

老话说“女婿上坟,辱没先人”,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儿嫁出去后,往往被视为泼出去的水,与娘家的关系变得疏远,因此女婿作为女儿的配偶,往往被视为外姓人。

如果女婿参与上坟,那么就会被外人视为无后的表现,因此在人们看来女婿在清明不宜上坟。当然如果是上门女婿,那么自然是要上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女婿不上坟的观念已经逐渐淡化,女婿作为半个儿,去上坟也是尽孝心的好事。

清明上坟3人必去

一、新婚夫妻要上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责任,而新婚夫妻作为新家庭的代表,通过上坟可以向祖先展示家族血脉的延续,确保香火不断。

此外,祖先被视为家族的保护神,新婚夫妇上坟不仅是向祖先报告好消息,更是希望得到祖先的庇护和祝福,祈求祖先保佑新婚生活顺利,家庭和睦幸福,这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养子养女要上坟

老话说“养育之恩,大于天”,养子养女与养父母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养父母在养子养女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关爱,这种恩情是无法用言语衡量的。养子养女去扫墓祭祖,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是对养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回报与感恩,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情关系更加显得珍贵和难得。

三、事业有成的人要上坟

在古代,当某人考取功名或取得其他重大成就时,回乡上坟祭祖成为了一种告慰祖先的方式,人们希望通过这一仪式,让祖先知道后代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事业有成的人上坟祭祖,也是以一种不忘本的表现,可以让晚辈们明白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家族的支持和传承,让晚辈们更加了解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总结,清明节快来了,今年清明节不一般,上坟我们要牢记“4人不去,3人必去”,遵守老传统。

举报/反馈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