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姨最近身体不太舒服,经常头晕、胸痛,她以为是最近太劳累了,就待在家好长时间没出门。
不过,她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更加严重了,这天吃饭的时候手抖得不停,女孩有些担心,就决定带她去医院看。
王阿姨一听说要去医院检查,怎么都不去,因为到医院检查就要抽血,她不想要抽血,每次看到自己的血被一管一管地抽出来,她就害怕。
阿姨表示自己都一把年纪了,一次去抽这么多血,身体能扛得住吗?
阿姨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很多人一到医院检查,医生都要求去抽血呢?抽出来的血,最终都去了哪里?
为什么一到医院就要抽血?
为什么一到医院检查身体,很多时候医生都要求抽血呢?
其实呀,抽血能检测出很多方面的疾病,首先是为了诊断疾病,人的血液里包含许多成分,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种蛋白质、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这些成分,医生可以在检测报告里面获得更多关于人身体内有用的信息。
例如,白细胞数量的变化能提示是否有感染,人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增多很有可能是细菌感染,那么降低的话,就可能是病毒感染。
检测血液中的酶,如心肌酶谱时,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心肌梗死,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使血液中相应酶的浓度升高.
后来还可以用来评估我们身体的机能。
当我们的肝出现问题时也需要检测,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来得知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通过指标上的数字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是否正常。
还可以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可以判断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
同时,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血液系统方面的问题,这对于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很重要。
当然,抽血检查还能用于监测病人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比如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或者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
这个时候我们定期地对他们进行抽血检查,就可以很好地观察血液指标的变化,判断药物是否有效、是否产生了不良反应。
比如化疗药物可能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免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中老年经常抽血,对身体有危害吗?
文中的王阿姨尽管身体有些不适,也不愿意到医院检查,他害怕抽血,认为抽血对于他的身体有危害。
那么到医院抽血检查,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危害吗?
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经常抽血对身体几乎是没有害处的,应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我们从抽血量的角度来看,普通的抽血量其实是比较少的,每次是几毫升到几十毫升。
因为我们人体血液的含量比较多,所以说正常的成年人血液含量是体重的8%左右。
如果我们进行抽血检查,少量的抽血之后,身体其实是会迅速进行自我调节。
这个时候身体里面造血的骨髓干细胞会加速造血的速度,补充失去的血细胞成分。
就像在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中,当员工接收到老板的要求之后及时地完成任务,让身体的血液成分快速地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且适量的抽血对我们的身体不但没有坏处,还有一定的好处,他可以帮助骨髓时刻地保持活跃的造血状态。
这类似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坚持进行运动,可以让肌肉更有活力,那么适当的抽血,还能让造血系统维持良好的功能有利血细胞的更新换代。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老年抽血对身体就没有危害,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一旦频繁抽血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果说中老年人自身患有比较严重的贫血身体面的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人的水平那么一旦频繁抽血就会导致贫血的症状加重从而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
这对于那些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凝血功能障碍的中老年人来说,抽血之后的止血可能会比正常人来讲更困难一些。
而且频繁抽血的话,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另外,如果说中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虚弱,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造血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一旦到医院进行多管抽血,身体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补充血液进而影响健康。
抽出来的血,最终都到了哪里?
其实我们到医院里面检查身体抽出来的血都用在了有用的地方,且正规合法。
它可以用于常规的血液检验,当抽出来血之后,血液被送往检验科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例如在全血细胞计数中,血液会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机器可以检测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和形态等诸多细节。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或者血液系统疾病等。
还有一部分血液会用于特殊的检查项目,如血培养,血培养主要是为了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这一系列的微生物。
检测这一类的微生物是为了了解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疾病,还有基因检测,从血液中提取DNA来分析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者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
检验完成后,这些血液样本会被当作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安全处理。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输血,我们可能经常在路边见到爱心献血车,当我们献血完毕之后,相关人员会经过严格的处理流程。
首先进行血型鉴定,明确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血,同时还要检测是否存在常见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只有这些检测都过关之后,贡献的血液才能够送到血库储存起来。
这些储存的血液会用于输血治疗,如果有患者因为意外而导致大量的失血,就需要从血库中调出相匹配的血型进行输血。
最后,还可以用于科研中,有一些专业的医学研究项目在符合伦理规范并且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部分血液样本可能会被用于科研。
抽血检查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人们在检查一些疾病的时候需要抽血化验,那么我们可以在一些方面注意一下,方便我们抽血,对身体也有好处。
抽血前:
抽血的话,最好是空腹抽,因为许多血液检测的项目是为了了解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
如果吃饭的话,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一般医生在抽血前会提前告知我们要求空腹8—12个小时。
这样的话一般就是前一天晚上正常吃饭,过后不要再吃东西,但是可以少量地喝水。
一定要注意,喝水可以,但是不能喝酒,因为酒精会影响我们的肝脏功能,导致肝功能的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影响。
而且还会导致血脂等指标不正常,所以提醒大家在抽血的前几天尽量不要喝酒。
作息方面也要注意,不要熬夜,熬夜会让我们身体的激素水平和代谢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还可能会导致血糖和血压升高,影响血常规中的某些指标。
而且抽血前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的结果。
如果有患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的话,可能就会影响激素水平的检测,如果有一些高血压的患者一直在服用降压药的话,一旦停用就可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
抽血时:
在我们抽血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心情过度的紧张,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医生抽血的难度。
在这个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的操作,按照要求摆放手臂和姿势,也可以提前穿上宽松的衣服,让抽血过程更加顺利。
抽血后:
抽血之后,我们一定要按压止血,按照医生的指示用棉球压着皮肤止血,一般按压三分钟左右,一定注意不要一直触碰针头扎过的地方,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抽血完成之后要注意休息,不要快速地起身,防止出现头晕。
特别是抽血量过多,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头晕和乏力,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休息之后就会缓解。
回到家之后,我们要注意针头扎过的皮肤部位,保持这个部位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这个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检查。
结语:
如果大家到医院进行检查身体,医生要求抽血,一定不要害怕,这是为了检测我们身体里面一些物质的指标,来表示我们身体是否健康。
如果健康的话,皆大欢喜,如果不健康的话,及时对症治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参考资料:
中医白大夫《为什么一到医院就要抽血?为你揭秘:抽出来的血,最终去了哪儿》
肾脏内科张宏涛《为啥一进医院就要抽血?医生揭秘:抽出来的血,最终去了哪里?》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为啥一到医院就要抽血?医生揭秘:抽出来的血,最终都去了哪里》
举报/反馈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