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郑钦文,在哪里?

2024-11-19 15:32:06中国报道杂志

当地时间11月9日晚,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年终总决赛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经过3小时的鏖战,中国球员郑钦文不敌美国球员高芙,以1:2的盘分遗憾告负,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年终总决赛之旅。尽管比赛安排在北京时间凌晨,其关注度仍不减,“郑钦文vs高芙”等多个相关词条轮番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单个话题最高阅读量过亿。

△郑钦文出战年终总决赛决赛当日微博、抖音热搜榜。

创造奥运夺冠的历史后,郑钦文的亚洲赛季收获也颇丰,先后在中国网球公开赛和武汉网球公开赛中打入四强和决赛,并在东京网球公开赛夺得冠军,以世界第七的排名进入年终总决赛,这也是继李娜之后、时隔11年,WTA年终总决赛再次出现中国球员的身影。

10月30日,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公众号发布推送,呼吁在沙中国同胞前往观赛,为郑钦文加油。而郑钦文也不负众望,小组赛战胜世界第四保利尼、世界第五莱巴金娜,半决赛战胜今年的新科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以下简称“温网”)冠军克雷吉茨科娃,成功闯入决赛,不仅让自己的世界排名创下新高,也让这场从巴黎奥运会开始的“网球热”延续到年底。

突破不断,网球热“高烧”不退

9月28日晚,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中网”)女子单打第四个正赛比赛日,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几乎座无虚席,很多观众都为一睹郑钦文奥运后首场本土比赛的风采而来。当天,单日进入园区的观众流量达到3.9万人次,打破了2012年中网李娜与俄罗斯名将莎拉波娃半决赛交手当日创下的纪录,而这一天仅仅是本届中网的第二轮比赛。

下午4点左右,园区的球员训练场外已经挤满了等待的观众。

△9月28日国家网球中心,球员训练场外聚集的球迷。(图/中网官方微博)

“郑钦文出来了吗?”“王欣瑜在哪个场地训练?”人群中不断有球迷焦急地询问。巴黎奥运会上,张之臻、王欣瑜夺得混双银牌,郑钦文夺得女单金牌,不仅创造了中国网球的新历史,也点燃了一股网球热。

△9月28日国家网球中心,球员训练场外聚集的球迷。(图/中网官方微博)

栾可强在青岛创办了一家小型的网球俱乐部,郑钦文奥运夺冠后的一周里,他接到了40多个咨询报课的电话。

“之前每天可能也就一两通。”栾可强告诉记者。

本届中网举办期间,园区总流量超过3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超过8000万元,较2023年上涨60%,创下中网票房历史新高。

据统计,CCTV5年底转播的13场比赛累计触达全国24省超1亿观众人次。尽管比赛多集中在北京时间的深夜和凌晨,11月2日到9日举行的WTA年终总决赛依然吸引了3400万人观看。

2024年可谓中国网球的突破之年。郑钦文拿到奥运女单亚洲首金;张之臻排名进入ATP(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前50,并在温网获得中国男网的第一个大满贯种子席位,成为公开赛年代中国男网第一人;新疆球员布云朝克特在中网打进四强,中网历史上第一次产生来自本土的男单四强;2024武汉网球公开赛上,郑钦文、王欣瑜双双打入四强,诞生了首场1000级别(WTA主办的最高级别网球赛事)比赛半决赛的中国德比。

巴黎奥运会混双比赛临时换将之际,面对联合排名(即两名运动员世界排名相加之和)166名以内的参赛资格要求,张之臻的一句“我们这随便是个女的都满足”让人印象深刻。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一次次突破的背后,是新一代中国球员的稳扎稳打,也是20年来中国网球体制改革的厚积薄发。

中国网球的职业化之路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网球所有单项无一进入四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网球痛定思痛,开始逐步向职业化转变,郑洁、李娜等选手相继进军职业网坛。

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搭档摘得女双金牌;2006年,郑洁与晏紫搭档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澳网”)和温网两项大满贯赛事的女子双打冠军,实现了中国大满贯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娜闯入女单四强,创造新的历史。但这一阶段,中国网球在培养模式上仍以奥运会和亚运会等赛事的成绩为主要导向。

时任网球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沈阳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网球特别是女子网球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站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因为我们要深刻地认识所面临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首先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顾,允许球员“单飞”,无疑是推动中国网球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网球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运动,有着成熟的赛事体系与运动员团队运作模式和丰厚的参赛奖金。以巴黎奥运会网球项目比赛场地罗兰·加洛斯举办的四大满贯赛事之一——法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法网”)为例,早在2004年,其单届比赛奖金总额就超过千万欧元,单打冠军奖金折合美元更是突破百万元大关。到今年,法网的奖金池已经达到5350万欧元。

2005年,李娜、郑洁等人的世界排名先后来到前50,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网坛,“大锅饭”已经难以满足这批顶尖球员继续提升竞技水平的需求。

前女排名将孙晋芳担任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后,开始积极推动规划尝试网球职业化发展的路径,改变过去球员以参加ITF比赛为主的比赛方式,推动球员全面投入职业巡回赛,网球成为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的排头兵。

2008年底,李娜远赴德国进行治疗和恢复训练,郑洁和晏紫分别在北京、中国香港训练,不再参与国家网球队集体冬训。新赛季开始后,这几名运动员也可以自主安排训练和比赛。这是中国网球金花的第一次“单飞”,也是中国网球运动管理制度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步。而这批运动员巡回赛成绩的节节攀升,也印证了坚定职业化道路的正确性。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13年发布的《国家网球队运动员选拔标准》中,已经将成年组运动员根据国际排名、投入方式、发展阶段的不同,分为职业选手、准职业选手、职业过渡阶段选手三种类型。职业选手是指“具备四大满贯正赛及ATP或WTA比赛参赛排名和水平,主要通过市场手段获得培养经费,实现自主训练参赛、自负盈亏”的运动员;准职业选手是指“具备四大满贯及低级别ATP、WTA比赛参赛排名和水平,部分培养经费通过市场手段获得、在政府一定经费支持下实现自主训练参赛、自负盈亏”的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选手是指“具备一定的ATP、WTA排名,以ITF成年赛事为参赛主体,ATP、WTA职业赛事为补充”的运动员。

国家与地方政府仍是坚强后盾

2011年,李娜先后闯进澳网、法网决赛,并在在法网收获自己的第一座、也是亚洲女子单打的第一座大满贯,这一年,李娜29岁。

与李娜相比,以郑钦文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网球运动员从小就踏上了一条更为成熟的职业化道路,这也使得郑钦文能在21岁就成功闯入大满贯的决赛。

△郑钦文在巴黎夺冠后,澳网发微博祝贺并配图“罗兰加洛斯一直是红色的”。

然而,职业化不仅意味着商业化、国际化程度和自主性的提升,也意味着运动员需要“养活自己”。

网球是一项高回报的运动,也是一项高投入的运动。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都需要几乎不间断地飞往世界各地巡回比赛,并雇用包括教练、体能师、理疗师甚至陪练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像郑钦文这样的顶级球员,其团队一年的支出可以超过百万美元。在世界排名进入前百前,运动员的奖金收入很难支撑其训练和巡回比赛的各项费用,虽然商业赞助能覆盖一部分开销,但依然需要个人的大量支出。

“网球前期的学习费用可能没有那么高,但一旦后期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市里的、省里的、甚至国外的,其中很多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整个过程是非常烧钱的。”栾可强讲道,奥运后,有不少家长联系他询问自家孩子如何走职业网球路线。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网球这项运动,他们看到郑钦文夺冠就以为在网球运动上获得成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把实际情况和他们说明白以后,很多家长发现网球需要的投入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自然就冷静下来了。”

在职业网坛的残酷竞争下,除了少部分家庭比较富裕的运动员,对多数有天赋但家境普通的运动员来说,国家与地方政府仍然是为他们兜底的“大家长”。

郑钦文的成长离不开湖北省体育部门的帮助,深圳市为王欣瑜长期提供训练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中国首位ATP巡回赛男单冠军吴易昺的团队开支则主要由浙江省网球队承担……

在进一步推动网球职业化的基本方向下,各地都在政策、制度、经费等层面不遗余力地给予运动员支持,在这种新管理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也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看见看台上的国旗,就有股精神在支撑着我。”巴黎奥运期间,郑钦文多次强调国家荣誉对自己的重要性。

“这场胜利是无可比拟、独一无二的。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奥运会一直比大满贯重要,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相信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她在夺冠后的采访中说。

薪火相传,助推网球发展

2014年1月25日,在第三次打入澳网决赛后,李娜终于如愿捧得达芙妮·阿克赫斯特纪念杯,12岁的郑钦文也和同伴们聚在电视机前注视着这一刻。

△郑钦文(画面中紫色羽绒服)正在观看李娜澳网颁奖转播。

“当娜姐打破这道屏障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也是可以达到的,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郑钦文曾在采访中提到李娜的成功对自己的意义。

10年后的同一天,郑钦文在澳网半决赛击败乌克兰球员雅斯特雷姆斯卡,接棒李娜,成为第二名闯入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中国球员。

自2011年李娜夺得大满贯后,网球在中国快速普及。她不仅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年轻球员,带动越来越多国人走进网球场,也推动更多网球赛事走进中国。

2014年,随着武汉、天津、香港3站赛事落地,已经有5站WTA常规巡回赛事在中国举办。在李娜的退役仪式上,时任WTA主席斯黛西·阿拉斯特表示:“李娜是过去10年网坛最重要的球员。”

网球场地要求高、装备昂贵、入门门槛高,使得这项运动历来有“贵族运动”之称。

ITF(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中国网球场的数量49767片,也是全球第二。

根据中国网球协会统计,2008年全国网球人口812万,十余年时间增长超千万。

2021年,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人均GDP超1万美元,中国网球市场仍有千万规模的增长潜力。

可以预见,就像当年的李娜,郑钦文的出现将再次引领中国网球阔步向前。

正如郑钦文在采访中所说:“我一直都相信薪火相传,如果我今天的胜利可以为更多的孩子带来网球梦,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