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10月份钢铁生产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的钢铁品种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
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生铁产量7026万吨,同比增长1.4%;我国钢材产量11941万吨,同比增长3.5%;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以中厚宽钢带为代表的工业板材占比在不断提升。钢带占比的增加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的增长潜力正在加速释放。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4%。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龙强表示,地产行业的下行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很大,建筑用钢材和工业用钢材正在发生逆转,长期以来建筑钢材占的比重在50%以上,今年工业用材的比重超过建筑用材。长期以来,钢筋是所有钢材消费品种里第一的位置,今年,中厚宽钢带要超过钢筋成为第一钢材品种。
智能化改造钢材产线装上“超级大脑”
不断增长的工业钢材需求对钢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钢铁生产线热浪翻滚,工人们冒着高温工作不一样,现代化的工业用钢材产线已经有了自己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工人在办公室中轻点鼠标就可以操作设备炼钢。我们一起去现场看一下。
记者首先来到了这家钢铁企业的超级大脑——智控中心。在干净整齐的控制大厅里,40多名系统操作人员在对系统下达着指令。在四周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整个工厂所有的运行数据。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设备科主管张凯介绍,大屏幕主要采集了设备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振动频谱,现在已经成功预判了上百起现场生产设备问题。
在记者采访时,系统提醒生产线用电量即将超出预设限制。
工作人员介绍,异常报警是因为电需量报警,现在用电负荷上来了。
刚刚厂里的两座电力精炼炉同时熔炼导致高电力负荷情况。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电力调度员侯庆海表示,过去遇到这种问题,调度至少要打十几个电话,现在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用电负荷5分钟就降下来了。
这么高效快速的背后,依靠的是产线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家工厂设置了3万多台传感设备,可以采集100多万个数据点,通过5G技术每秒钟就有741条信息汇聚到智控中心的超级大脑。通过智能化改造后,这家企业生产的工业用钢材一次合格率超过99.997%,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0万吨。
更高端更绿色推动钢铁产业现代化
除了钢材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今年以来,在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支持下,围绕高端化和绿色化,钢铁企业依靠新技术、新设备,淘汰了一批高耗能设备和落后产线,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投产了一批低碳钢材、特种钢材。
今年以来,在国家设备更新政策的支持下,河北省加快钢铁绿色低碳改造。
在江苏省,记者看到江阴的兴澄特钢成功交付超低碳排放精品轴承钢,成功实现产品碳强度降低50%以上。
在福建的这家特钢集团,目前正在实施产品从建筑用材向工业用材转变。
在浙江,宁钢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在河北迁安,把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渣等固体废物全部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有80%的钢铁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企业运营管理已经达到了57%。在绿色化方面,重点钢铁企业统计的吨钢综合能耗已经由2005年的694千克标准煤下降到了557千克标准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削减的幅度达到了92.6%,烟粉尘排放量削减幅度达到了88.5%。
(来源:央视网)【编辑:邵婉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