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接地气”,方能“冒热气”
——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编剧胡守文谈创作体会
胡守文简介:作家,编剧。中国作协会员。发表作品百万余字,著有长篇小说《官路十八弯》《冰火七天》。电视剧作品有《一路向前》《故乡的泥土》《浴血红颜》《大西北剿匪记》等。
32集电视剧《故乡的泥土》11月13日在央视八套黄金强档开播以来,好评如潮,收视率不断攀升。观众一致反映这部剧“接地气”,带着泥土的芬芳,真实质朴,热气腾腾,是真正讲老百姓故事,给老百姓看的好剧。作为《故乡的泥土》主创团队的成员,我的体会是,要想作品“冒热气”,就必须多多“接地气”,要想“接地气”,就得坚持三点:
要“接地气”,就得千山万水踏遍去采访。生活是一座富矿,为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补给。只有扎根生活的沃土,文艺创作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采风采访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必须广泛全面地深入下去。项目启动后,总制片人王静、原著作者田运章带着铁军总导演习辛、导演张建雄、主创编剧刘小伟和我奔赴石家庄无极、正定、赞皇、鹿泉,邢台清河等十多个县市,一头扎进去,先后采访300多人。为了找到新老几代村支书的“魂”,我们采访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村支书李白娃和现任塔元庄村支书尹小平、上杜村女支书高素娥等人。为了让杨春雪、王军花、天骄等女性更真实可信,我们采访过“土布”非遗传承人崔雪琴、返乡创业大学生韩冬雪等多位女能人。我们向社科院农村问题专家多次请教,在皮革厂车间体验皮革生产,在蔬菜大棚感受瓜果飘香,向非遗无极剪纸大师赵陟学习剪纸创作,向饸饹面传人袁建房了解饸饹制作过程。事实证明,采访越“接地气”,创作起来就越有底气和灵气,作品就越是会“冒热气”、“聚人气”。
要“接地气”,就得千锤百炼修改打磨。铁军团队向来创作严谨、务求精品,本剧的出品方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以小说原著为基础,从初步构思到剧本创作,习辛总导演带着我们开过上百个碰头会,邀请专家多次集中研讨,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推倒重来不知有多少回。大到麦茬与春雪的关系发展走向、兰花性格的定位,小到柴棚那把火到底谁放更合适、梁传根到底如何找到部队,都经过无数次的斟酌和颠覆式的修改。为精益求精,剧本的创作修改一直贯穿拍摄前期和拍摄全程。千锤百炼的精细化打磨,保证了呈现的剧情更真实、更好看、更精彩。
要“接地气”,就得千方百计调动积累。我从小在湖北农村长大,小时候跟着父母体验过卖粮难和打白条,体验过农人的艰辛和改革带来的喜悦。我曾做过多年村镇县基层干部,对基层组织和干部们的工作有切身的感受。我充分调动过去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融入剧情之中,放到人物身上,写进细节里面。剧中写到的收看电视转动竹竿调整天线方向等一些细节,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把真情实感激发出来,笔下的人物自然会更加鲜活立体,细节自然会更加真实可信。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