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巷人家》收官在即,上世纪八十年代住在苏州棉纺厂家属区小院的庄、林两家人,带着岁月温度牵动起追剧热情,并“刷屏”年轻人的社交平台。截止目前,它不仅在以中老年观众为主的传统播出平台收视夺冠,在以年轻观剧群体为主的豆瓣等阵地,也以8.1分夺得年代家庭情感剧2024年最高分。“蛇瓜”梗、“卧龙凤雏”林栋哲和庄筱婷在上海交大毕业分配后的情感归宿、宋莹和黄玲这对好闺蜜最终能否重逢等,牢牢钩住观众的心。
《小巷人家》是一部以温情细腻为基调的家庭剧,用邻里间的相处点滴勾勒出时代变迁中的人情冷暖,矛盾点到即止,让人笑得会心,泪水也落得悄无声息。为何这样一部不温不火的作品最终能全面调动起年轻观众的参与感和表达欲呢?
黄玲宋莹“闺蜜情”最动人
小巷人家的主题曲叫《消失》,这个名字其实就是答案。我们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打开记忆的“闸门”后,缓缓流淌出的那些梦境般的“复古”生活点滴;是在当下的现实之外,对消逝的懵懂童年、昂扬奋斗过的青春报以深情的回望。《繁花》《大江大河》《风吹半夏》《梦中的那片海》,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的年代剧每每成为“国民剧”,验证了国人对那个蓬勃时代的特殊感情。《小巷人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用大时代大视角,而是沉浸在寻常百姓家,用鲜少在国剧中看到、也是当代都市生活中几近稀缺的“邻里情”来引领这场关于八十年代的“复古潮”。
闫妮扮演的黄玲和蒋欣扮演的宋莹,一个是隐忍的良母,一个是泼辣的“刺儿头”,两个棉纺厂普通女工从最初的陌生邻居到互为盔甲、肝胆相照的好闺蜜,她们的生活智慧和相濡以沫是《小巷人家》的戏核,也是全剧最动人的情感。刺儿头宋莹永远是最时髦的,衣服颜色总是鲜艳,在她的影响下,黄玲渐渐从隐忍到自由,衣着也不再单调寒酸;宋莹本来咬紧牙关攒钱买电视机,最后却借给黄玲为图南买自行车,后来黄玲又借钱给宋莹,让她如愿以偿把电视机买回家,钱兜兜转转的深情厚谊不乏现实考量,落脚到日常里显得格外珍贵;“舌战庄家”时黄玲没哭,却被宋莹一句话说哭了,精神上的彼此理解与互相支持,拥有穿透年代疗愈和温暖的力量。
年代气息复古又丰满
黄玲和宋莹的“邻里情”,更是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丰富起来的,从如何持家,到教育子女的理念,从处理夫妻、社会关系到针对现实问题的见招拆招,勾连出1977年到1994年间中国人的真实经历。大到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工厂改制,小到书摊看连环画、打苍蝇、交谊舞、诗歌热,这些不仅是”60后”至“80后”的集体记忆,更打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鲜明烙印。
特别是她们作为纺织女工身份的塑造,格外丰满和真实,家庭生活也越来越清晰。比如纺织工人三班倒,宋莹会对黄玲说:庄老师不在家,玲姐你上夜班时,林武峰买菜帮你带一份;彼时纺织工人工资高、棉纺厂福利好,所以张阿妹让亲生女儿小敏报纺织技校,黄玲劝小敏说:“进了厂,轧朋友、结婚、生孩子都有底了”;因为纺织工种劳动强度大,所以小敏放弃进三厂,而选择进理发店;上世纪八十年代,棉纺厂兴起文化、技术双补教育,所以庄超英鼓励黄玲、宋莹读高中……那个年代纺织工人的工作生活状态立住了,小巷的烟火气自然升腾起来。这些真实还原的生活流,是《小巷人家》让观众沉浸代入回忆的珍贵土壤。
苦中作乐有滋有味
闫妮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小巷人家》的剧本封面是用黄色宣纸印的,上面写了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张开宙导演对这部剧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作为一部反映时代巨变中普通人生活变迁的年代题材,《小巷人家》没有回避物质条件、居住条件、教育资源都相对匮乏的环境带给家庭、个人的苦难和矛盾,而是更加浓墨重彩地再现了当时乐观、善意,守望相助,充满希冀与感恩的人情味和时代风气,这样的格调也是观众喜爱“小巷”的重要理由。
比如该剧第一个火爆的“蛇瓜”事件,就是为了缓解吃饭问题,黄玲和宋莹合力在小院里种蛇瓜,却吃到看见蛇瓜就想吐,林栋哲还因为蛇瓜在学校挨骂,被迫吃一个月蛇瓜……观众一边笑着调侃“这个家没有蛇瓜得散”,一边感慨当年的苦中作乐。第二个随着短视频火出圈的情节就是黄玲“独战”庄家公婆,这组最有戏剧冲突的家庭关系里,“愚孝”的丈夫庄超英、偏心冷血的公婆、委屈求全的小姑,折射了当时中国式家庭中的矛盾本质;与之相对照,黄玲与宋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闺蜜情,既温暖着彼此,也辐射到屏幕外,让人向往“远亲不如近邻”的年代。
随着剧情的深入,该剧主要看点已经从质朴的父母转向年轻一代。庄图南、庄筱婷、林栋哲、鹏飞等从幼时的成长陪伴,到走向社会意气风发的“少年气”,格外戳中人心。他们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奋勇争先,儿时打打闹闹的经历在成年后演变为彼此牵绊的情谊,也是战胜困难的底气。他们之间的信任和牢固的情感链接,也让年轻观众既触动又羡慕。
小巷生活日复一日,有滋有味,看似平淡如水,也在时代浪潮中起伏跌宕。观众喜欢这样的年代剧,既是怀旧,也是审视当下。八十年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望与追求,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已经通过《小巷人家》缓缓流淌进观众心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
编辑/崔巍/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